安庆城自古以来便是皖省第一大镇,这里水陆交通便当,物产敷裕,人文发财。曾国藩最崇拜的文人姚鼐,就出世在离安庆不远的桐城县。桐城文派曾影响过天下,也对曾国藩影响甚深。近一二十年来,桐城文派日趋陵夷,曾国藩为此痛心。好了,现在有一个较安宁的省会和一大片归于本身管理的地盘,两江总督是有任务,也有力量对桐城文派起衰救疲的。为了向文人学士们表达这个心愿,他特地命令,为因战乱,死而未葬的桐城名流方东树、戴钧衡、苏厚子等人停止昌大的安葬典礼。下葬那天,他亲率全部幕僚插手,并为他们撰写墓志铭,盛赞他们的品德文章。这一行动,使统统文人们感激涕零。不但要挽救桐城文派,曾国藩还要挽救全部两江的世风吏治,并以两江作为基地,形成一个好民风,推行到天下去,从而实现本身的最高抱负,做一个像周公、孔子那样的人,将全部国度管理为一个民风朴素、民气端方、四海升平、文明昌隆的社会。曾国藩晓得这一抱负的实现,光靠本身一人不可,要有成百上千个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去做,那样才气够使环球为之和,六合为之应,变成一种氛围,形成一种情势。
"陆展染须发,欲以媚侧室。"吴汝纶奸刁地背了两句南朝何长瑜的诗来耻笑他。
余在军日久,不识法术、占验,而颇能预知败征。约莫将士有高傲气者必败,有怠惰气者必败。不独将士然也,凡委员有傲气者亦必偾事,有惰气者亦必获咎。傲惰之所起者微,而积久遂成民风。一人自是,将举国予圣自雄矣;一人晏起,将举国俾昼作夜矣。今与诸君约,多做实事,少说大话,有劳不避,有功不矜。大家如此用心,则勋业自此出,民风自此正,人才亦自此盛矣。
昔年州县佐杂,在省当差,并无薪水银两;今则月支数十金,而犹嫌其少。昔年举贡生员在外坐馆,不过每月数金;今则增至一两倍而犹嫌其少。此所谓不满足也。欲学廉介,必先满足。观于各处灾黎,各处饿莩,则吾辈之安居衣食,已属至幸,尚何期望哉?尚敢暴殄哉?不特当廉于取利,并当廉于取名。毋贪保举,毋好虚誉,事事满足,大家守约,则气运可挽回矣。
第五章 幕府才盛
"快说呀!"大师催促。
三曰好学问以广才
当代万事纷繁,要之,不过四端:曰军事,曰吏事,曰饷事,曰文事罢了。凡来此者,于此四端当中,各宜精习一事。习军事,则讲究战攻戍守,阵势贼情等件。习吏事,则讲究抚字催科,听讼劝农等件。习饷事,则讲究丁漕厘捐,开源节流等件。习文事,则讲究奏疏条教,公文书牍等件。讲究之法,不过学问二字。学于古,则多看册本;学于今,则多觅表率。问于当局,则知其甘苦;问于旁观,则知其效验。勤习不已,才自广而不觉矣。
"对得妙!"有人喊。
军兴以来,各县皆有绅局。或筹办团练,或支应官军,大略皆敛钱以集事。或酌量捐资,或按亩派费,名为均匀分拨,实则高低整齐。在局之缙绅少出,不在局之愚懦多出;与局绅有声气者少出,与局绅无干系者多出;与局绅有夙怨者不唯勒派多出,并且严催欺侮;是亦何尝不害民也。欲选名流,以能保本乡愚懦者为上等。能保愚懦,虽伪职亦尚可恕;虐待愚懦,虽巨绅亦属可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