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说着话,汤伯在前端着茶盘,亦珍随后端着茶果,送进凉亭里来。
亦珍见这一行人数很多,便学着汤伯的模样,取了茶碗出来,先一一舀了桂花蜜倒在碗里备用。
半闲亭内,白白胖胖的查公子汗津津地大力摇着玉骨鸦青纸洒金折扇,整小我靠在凉亭的雕栏上,“这气候,真真热得吃不消。”
查公子诚恳不客气地拱手,“借你吉言。”
谢公子笑着对瞠目结舌的查公子道:“他们自有他们的称心,我们自有我们的清闲。”
“方贤弟,同我们一道去嘛,人多热烈。松江府的才子到时都会参加,”查公子当空拱一拱手,“传闻督学大人亦会列席,恰是我等表示一番的机遇。”
小厮想来平日里就不惧他家公子惯了的,是以“嘿嘿”一笑,“公子您这但是冤枉小的了,小的这不是想把诸位公子都服侍得妥当了,好多得几个赏钱,存着今后……”
谢公子是谢家三代独孙,兼之谢老爷前几年因病瘫在床上,谢夫报酬此愁肠百结一病不起,未几时便放手人寰,全部谢家倒要靠老夫人一手支撑,主持中馈。是以谢老夫人视独一的孙子为命根普通,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里怕摔了,唯恐一个不留意,宝贝孙子会出了差池。除开到庆云山庄师从东海翁学字,谢老夫人几近完整将他拘在家中,极少允他外出的。
查公子却已经抛开这一茬儿,干脆起月望诗会的事来。
然背工脚敏捷地为汤老伯递碗送盏。
方稚桐以扇点唇,卖关子,“隐士自有奇策。”
只见她不过十2、三岁年纪,梳丱,穿水绿色素紬窄袖褙子,身量还未长开,脸孔生得非常浅显,站在中午的太阳底下,阳光自顶而踵,将伊拢在此中,似在她周身裹了一层金边儿普通。
方公子懒洋洋摇了摇折扇,“做诗,我是不如诸位的。”
方稚桐转转头来,一笑,“我便去也只凑个热烈,小弟预祝查兄到时能拔得头筹。”
说罢自袖笼里取了汗巾出来,囫不囵统地在脸面上擦了一把,又塞回袖笼里去,大是恋慕地朝坐在他斜劈面,轻摇折扇,意态落拓的年青公子道:“还是方贤弟适意,如此气候,仍清冷无汗。”
“……旧年是以风为题,不晓得本年会以何为题?需得归去先酝酿考虑好了……”
那烦复脸的公子合拢折扇,对查公子道:“方贤弟好东西见很多,自是不像我等感觉新奇。”
方公子粲然一笑,“既然停云想去,也不是没有体例的。”
谁要跑到一群老衲人鼻子底下吟诗作赋?方公子腹诽,他倒甘愿走马看花,章台弄月。
方稚桐听他此语,不由得回,瞥了一眼正从亭中端着茶盘出来的亦珍。
公然没一会儿,便有个圆脸细眼小厮从凉亭里出来,跑到茶摊跟前,笑呵呵递上一角碎银子,“汤老伯,来四碗酸梅汤,查公子要多加一勺桂花蜜,方公子的酸梅汤要浓些,谢公子前些日子染了风寒,才方好了,本日的酸梅汤且不要凉的,我们公子桂花蜜要略少些,另配六色茶果,再来四碗凉茶……”
方公子见谢公子情感降落,“啪”一声合拢折扇,在手心悄悄一拍,一反稍早懒惰模样,“停云想去?”
四人在半闲亭内笑闹半晌,吃罢酸梅汤,身上汗意略收,便一道出了凉亭,相互作揖道别。
霍公子一边吃酸梅汤,一旁小厮秋河替他将榧实剥出来,放在帕子上。
查公子拿扇子一拍掌心,“谢贤弟说得是。”
谢公子点点头,一年一度由西林禅寺法王扁主持起的月望诗会,乃是松江府文人举子以诗会友的嘉会,乃至有学子从江浙远道而来,只为一睹诗会的盛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