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 > 《中庸》
第六章(鞠问)
凡为天下国度有九经①是,曰:修身也,尊贤也,亲亲也,敬大臣也,体群臣也②,子百姓也③,来百工也,柔远人也④,怀诸侯也⑤。修身则道立,尊贤则不惑,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,敬大臣则不眩,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,子百姓则百姓劝⑥,来百工则财用足,柔远人则四方归之,怀诸侯则天下畏之。齐明盛服⑦,非礼不动,以是修身也;去谗远色,贱货而贵德⑧,以是劝贤也;尊其位,重其禄,同其好恶,以是劝亲亲也;官盛任使⑨,以是劝大臣也;忠信重禄,以是劝士也;时使薄敛⑩,以是劝百姓也;日省月试(11),既禀称事(12),以是劝百工也;送往迎来,嘉善而矜不能(13),以是柔远人也;继绝世(14),举废国(15),治乱持危(16),朝聘以时,厚往而薄来(17),以是怀诸侯也。凡为天下国度有九经,以是行之者一也(18)。
③宽:泛博。裕:舒徐,舒缓。温:和厚。柔:和婉。
(21)不(pī)显:不通“丕”,丕显是光亮昌大的意义。百辟(bì):众诸侯。刑:通“型”,师法。
②闇(àn)然:暗淡,深藏不露的模样。日章:日渐彰明。章,同“彰”,彰明。
【注释】
第十七章(知天)
第六章(鞠问)
【注释】
孔子说:“中庸之道并不阔别人群,如果人在修道过程中故作奥妙高深,使得道阔别了人,如许的修道不能称为中庸。《诗》说‘砍木做斧柄啊砍木做斧柄,斧柄的款式就在面前’。拿着斧柄来砍伐斧柄,斜起眼睛就看得见模样还觉得远吗。是以君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直到人们痛改前非为止。能做到忠恕,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。别人施加给本身不肯意的事情,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。君子要遵守的品德有四项,我孔丘却一项也不能做到:我要求做后代的要孝敬父母,而本身却不能做到这一点;我要求做臣下的要忠于国君,而我本身却不能为国尽忠;我要求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,而本身却不能做到这一点;我要求做朋友的要遵取信誉,而本身却未能起首做到这一点。中庸品德的实施,中庸格言的服膺,我做得另有不敷之处,不敢不尽力勤恳。有做得好的处所,也不敢把话全数说尽。言语时要看到行动,行动时也要想到言语。君子怎能不老诚恳实地言行分歧呢!”
③位:指天子之位。禄:指富有四海。名:指臣民奖饰。
第二十一章(知性)
【译文】
【译文】
《诗》云:“维天之命,於穆不已(13)!”盖曰天之所觉得天也。“於尽不显!文王之德之纯(14)!”盖曰天王之所觉得天也,纯亦不已。
⑥安:安闲、顺利、安然得意。
(12)期(jī)之丧:守丧一周年。
【注释】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第二十六章(博学)
【注释】
(11)孔:甚,很。昭:明显。
(11)示诸掌:在手掌上看某一物件,描述非常清楚明白。
君临天下有三件大事要做:“议礼、轨制、考文。”如果都能做到,出错的人就少了。居上位的人,好的德行如果得不到考证就不能使百姓信赖,百姓不信赖就不会顺服。居下位的人,如果没有天子的职位就不能使本身高贵,本身的职位不高贵就不能使百姓信赖,百姓不信赖就不会顺服。以是,统治天下的君子要想做好“议礼、轨制、考文”三项大事,必须在底子上从本身的涵养品德做起,从百姓那边获得考证,并用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三位圣王的礼节轨制来考查本身以求不犯错误,建立在六合天然的事理中以求没有违背,扣问鬼神而没有迷惑,比及很多代今后的贤人来考证仍然没有迷惑。如果能够如许,那么君子就能做幸亏项大事了。扣问鬼神而没有迷惑,这是晓得天理,比及很多代今后的贤人来考证仍然没有迷惑,这是晓得人理。是以,君子的言行能够世世代代作为天下的通例,君子的行动能够成为世世代代天下通行的法规,君子的言谈能够成为世世代代天下通行的原则。阔别君子的人敬慕他的言行,靠近君子的人仿照人的言行,涓滴没有厌倦之意。《诗经·周颂·振鹭》中说:“在本身的国里,没有人讨厌他;在周的封地,没有人讨厌他。夙起晚睡勤于政事,就能悠长地保持夸姣的名誉。”身居上位的君子从没有不如许做而能尽早奖饰天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