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国哲学简史 > 第38章 新道家:主情派

我的书架

“‘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,而不得听,谓之阏聪。目之所欲见者美色,而不得视,谓之阏明。鼻之所欲向者椒兰,而不得嗅,谓之阏膻。口之所欲道者是非,而不得言,谓之阏智。体之所欲安者美厚,而不得从,谓之阏适。意之所欲为者放逸,而不得行,谓之阏往。’

为了了解“风骚”,我们就要转回到《世说新语》(简称《世说》)上。这部书是刘义庆(403—444)撰,刘峻(463—521)作注。魏晋的新道家和他们的佛教朋友,以“清谈”着名。清谈的艺术在于,将最精炼的思惟,凡是就是道家思惟,用最精炼的说话,最简练的语句,表达出来,以是它是很有讲究的,只能在智力程度相称高的朋友之间停止,被人以为是一种最精美的智力活动。《世说》记录了很多如许的清谈,记录了很多闻名的清谈家。这些记录,活泼地描画了公元3世纪、4世纪信奉“风骚”思惟的人物。以是自《世说》成书以后,它一向是研讨“风骚”的首要质料。

“管夷吾顾谓鲍叔、黄子曰:‘存亡之道,吾二人进之矣。’”

《世说》中有刘伶(约221—约3)的一个故事,他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故事说:“刘伶恒纵酒放达,或脱衣裸形在屋中。人见讥之。伶曰:‘我以六合为栋宇,屋室为裈衣,诸君何为入我裈中!’”(《世说·任诞》)刘伶当然寻求欢愉,但是对于超乎形象者有所感受,即有超出感。这类超出感是风骚风致的本质的东西。

其兄、弟答复说:“夫善治外者,物一定治而身交苦;善治内者,物一定乱而性交逸。以若之治外,其法可暂行于一国,未合于民气:以我之治内,可推之于天下,君臣之道息矣。”

《杨朱》篇有一段假造了子产与其兄、弟的说话。子产是公元前6世纪郑国闻名的政治家。传闻子产治国三年,管理得很好,但是其兄、弟不听他的,其兄好酒,其弟好色。

在这里必须起首讲一讲道家著作《列子》的《杨朱》篇。本书第六章已经说过,这个《杨朱》篇并不代表先秦阿谁真正的杨朱的思惟。现在中国粹者以为,《列子》是公元3世纪的著作。以是《杨朱》篇也必然是这个期间的著作。它很合适这个期间思惟的总趋势,究竟上是风骚的一个方面的表示。

王戎的这番话,很好地说了然,为甚么新道家有很多人是主情派。但是在绝大多数环境下,他们的动情,倒不在于某种小我的得失,而在于宇宙人生的某些遍及的方面。比方,《世说》有这一则卫玠(286—312)的故事:“卫洗马初欲渡江,形神惨悴,语摆布云:‘见此茫茫,不觉百端交集。苟未免有情,亦复谁能遣此!’”(《言语》)

“‘凡引诸阏,废虐之主。去废虐之主,熙熙然以俟死,一日一月,一年十年:吾所谓养。拘此废虐之主,录而不舍,戚戚然乃至久生,百年千年万年:非吾所谓养。’

以上《杨朱》篇描述的当然代表晋人精力,但是并不是晋人精力的全数,更不是此中最好的。由以上引文可见,“杨朱”感兴趣的仿佛多数是寻求精神的欢愉。当然,遵循新道家所说,寻求如许的欢愉,也并不是必定要遭到鄙夷。但是,如果以此为独一目标,毫不睬解“超乎形象”的东西,那么,用新道家的话说,这就不敷“风骚”(就“风骚”的最好的意义而言)。

那么,“风骚”是甚么意义?它是最难捉摸的名词之一,要申明它就必须说出大量的含义,却又极难切当地翻译出来。就字面讲,构成它的两个字的意义是wind(风)和stream(流),这对我们仿佛没有多大帮忙。固然如此,这两个字或许还是提示出了一些自在安闲的意味,这恰是“风骚”风致的一些特性。

推荐阅读: 残王独宠:惊世小药妃     私房男医生     九龙至尊     水晶的跳动     超世纪幻想之战     蜜宠软萌妻:厉先生,请多指教     魔物少女与见习勇者     最强仙帝在女校     回魂灯     网游之铁甲战神     医经天书     化神戒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