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伯一事皆是老妇一力促进,与我儿无关。他自是一心想与祝娘子在一起的,只怪老妇以死相逼,我儿无可何如才与县令令媛结婚。”梁母盘跚着走向梁山伯,蹲□悄悄拍着他的后背,慈爱之意闪现无遗,微微红了眼眶,“我如何是那忘恩负义之人,又如何不知祝家于我家大恩,如果今后祝家用得上老妇之时,老妇纵是一死也毫不推让,然只要我儿,我是舍不得的。”
见此,祝熙之倒是再不去理睬梁山伯,男儿顶天登时,只这般小事就做痛哭流涕状,他此时竟是有些光荣未曾将英台嫁与他了,哪日若真是遇险,恐还要英台去庇护他不成?只怕又是一王凝之,然,他家英台如何也不能落得谢道韫那般惨痛了局。
祝熙之将祝英台代进怀中,见着她小半数已然变成齐耳短发的青丝一阵轻叹,这又是何必呢?为着这么一个负心之人,将那常日里蓄的极美的如同黑丝绸般的长发剪去又如何值得?
说罢,倒是笑着看向祝熙之,一如幼时额濡慕。
接过信来,就着月光看清了此中内容: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,山无棱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六合合,乃敢与君绝。
“母亲,你莫要动气,莫要动气!都是儿子不好,是我不好,叫你如此年纪还未我操心。都是我的不是・・・・・・・”梁山伯边帮梁母顺着气便低声认错,微微摇着头,如何看都像是一错愕失措的孩子,“我如果听你之话未曾分开吴郡去万松书院肄业便好了,皆是我的错。”
“老妇自是晓得祝家不会苛待我儿,然如果祝娘子真嫁与我儿便是祝家无此挖苦看低之心,也保不得别人会这么此想!山伯是梁家独一香火,其父更是自小教诲他士可杀不成辱,他本日能够为着娶到祝娘子而欢畅半晌,于他日却能够因着别人指指导点,说他借了祝家东风并无真才实学且与面首无异受人诟病而痛苦平生。豪门子如何娶得世家女,便是祝娘子肯嫁到我梁家,我亦是不能叫山伯受辱,不能叫梁家清誉被毁。”
也不看马文才那副好笑的模样,祝熙之尽管松了手略带讽刺的笑道:“钱老夫人,您还痛么?要不我去叫一大夫过来给您瞧瞧,就前些年一向为您瞧病的那位名手吧,此时他正于我祝家小住几日,您看可好?”
不过此番作态倒是于在场之人无碍,马文才与祝熙之哪个不是冷心冷情之人,你便是在他们面前哭瞎了眼,只要他们未曾将你放入眼中天然也与他们无关。至于祝英台此时谁还能哀戚过她,又怎会不幸一叫她悲伤欲绝的婆子?
苦了马文才滞于梁家,只为着将事情告终清楚。
撩起祝英台一绺仍为长发的青丝,悄悄绾了一个结,以长发代替发带将散落的青丝绾好,如此看倒是美丽了几分,便是那短发也显出几分少女风采。
“现在我得见祝娘子更是绝了此番苦衷,只因着祝娘子如此女郎实是不适于我梁家。女儿家扮成郎君往那书院肄业已是异类,现在更兼着这般烈性子,今后若真是做了何种特别之事,于世家大族而言无碍,然于我等豪门究竟是使不得的,我梁家如何担得起?我只要山伯娶一平常女子,为梁家开枝散叶,安然和乐一声即好,哪怕他恨我,我也就认了。”
呵,马文才你果然・・・・・・果然不愧是・・・・・・
说道最后,梁母已是泣不成声,身子摇摇欲坠,大口大口粗喘着气,若非梁山伯托着她,恐此时早已倒地不起。
祝熙之一边为祝英台打理着,一边眼含温情说道:“你及笄之时七兄为你绾发添簪,本觉得再待三年你结婚之时七兄便可再为你梳发绾髻,为你戴上凤冠霞帔,红妆十里亲身将你交与你心上人,看着你们举案齐眉,伉俪伉俪,光阴流转几年可见后代成群,只羡鸳鸯不羡仙,你・・・・・・”轻缓温和的腔调,温软的言辞,恍若那浅显却完竣的日子涓滴不剩的涌进了世民气中,那般光阴果然是人间极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