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珅一愣,半晌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:来岁会试的主考官竟然是他。
和珅另有一项天赋:他博闻强记,偶然乃至能做到过目不忘,弘历说的每一句话,他都能铭记于心。如许一名学问赅博的举子,竟然连顺天府的乡试都没有考中。弘历从当时起,就对乡试的公道性起了狐疑。
辰时三刻,胡同里俄然传来了马蹄声。本来在院子里蹲着的刘全,“蹭”地站起家来,满脸忧色地奔进阁房:“爷,外头来人了,官差亲临,爷的名次必然不低。”
但是这一回,邹奕孝猜错了,一向到礼部投文当天,他都没有比及和珅的拜帖。
邹奕孝瞧着几位翰林的神采,计上心来,挑眉笑道:“这和珅但是刘大人亲身挑的,各位不买邹某的帐,总得给刘大人几分薄面吧。”
和珅摆了摆手,笑道:“这拜帖还是不递的好。”
和珅手中的笔愣住了,他是晓得这道策问的标准答案的。商事,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,就一向排在最末,无数富商大贾不管家道多么殷实,挤破了头都想捐个官儿做,让本身的家属与第一等的“士”沾上边。
这一世,他特地在考前将秋闱的主考官撤换为清正不阿的刘纶。公然,和珅考中了,并且还是头名解元。
玄月十三,是钦定放榜的日子,和珅作息如常,既无焦炙之色,也无寝室难安之举。反倒是刘全,心机活泛得很,总惦记取放榜的事。